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延续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2024年2月4日早上,600cc全讯白菜网“乐道拾遗,踔厉前行”社会实践团队部分队员前往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参观陈望道故居,品读真理的味道。 出发前,实践队员们一同观看介绍陈望道的视频,提前了解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浙江省义乌市人,189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国后任复旦大学董事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红色故事在义乌广为流传,甚至传扬到了全国各地。实践团队中有一位成员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义乌人民,对“望道精神”有较深的了解。“望道精神”是“活着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为党奋斗一生的精神。为了进一步理解体会望道先生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实践队员们一同来到了这里,感悟理想与信念的坚守。
陈望道故居,通过视频、图画、文物等形式全面了解了陈望道先生传奇的一生。实践队员们主要参观了文化礼堂、初心承诺厅和柴房,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便是柴房。
踏入柴房,实践队员们深深被震撼。在破旧的柴屋里,能用的物品仅有一张木板、两张板凳,以及一盏油灯在昏暗中摇曳。望道先生当时是在立春回到义乌进行翻译任务,在参考资料和工具书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没日没夜地工作。实践队员们看见故居外头的一株杏树,当地的村民告诉队员们,“那是望道先生生前最喜爱的树,因为杏树的寓意是信仰。”正是因为信仰马克思主义,所以陈望道先生才会义无反顾地肩负起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也正是因为有这一信念的支撑,陈望道先生才能成功地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 现在的柴房里有一尊蜡像,是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场景,他一手握笔,一手拿着粽子,全神贯注地盯着书稿。这时有人肯定会疑惑,为什么要把望道先生吃粽子给雕塑出来呢?其实这就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来源。当时陈望道先生在破旧不堪的柴屋里夜以继日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有一日陈母拿来了红糖和粽子,沉于翻译工作的陈望道先生不知不觉地把粽子蘸了墨汁吃下,还连声说“够甜了,够甜了”。墨汁怎么能够被当成红糖咽下口呢?墨汁又怎么会是甜的呢?陈望道之所以会如此专心投入,是因为他进一步地认识到,改变当时社会制度的重要性。他信仰共产主义,热切地瞻望着中国出现新的革命道路。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实践队员们想,就是源于这种强烈的信仰,才使得墨汁比糖“甜”。在追寻信仰的路上,只有经历过孜孜不倦的探索,才能逐渐品味出真理的味道。满嘴墨汁却浑然不知,陈望道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实践队员们,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少有人像望道先生这样专心致志,一心只为一件事。
这位“火炬手”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力量,而历史也将其一丝不苟的背影永存于世。如今,陈望道故居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存单位,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信仰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故地不单单是视觉的旅行,更是精神的升华,是老一代人对下一代人的精神教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正是在真理明灯的指引下我们党才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通过本次参观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深刻领悟了陈望道先生等先辈们对于真理与信仰的不懈追求,回溯了世纪历程,感悟了先哲精神,大家表示今后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谨记吾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练就过硬本领,以坚定的信仰和时代担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楼瑜倩
审核:刘贤贤
下一条:公司在8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首届“最美课堂笔记”评选中荣获佳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