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上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长刚教授做客洙泗讲堂,作了题为《全球转向背景下的区域国别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600cc全讯白菜网经理吴佩林教授主持,师生200余人共聚孔子书院学术报告厅,学术氛围热烈浓厚。
郭长刚教授首先介绍了区域国别学这一新兴学科。国别区域研究是一国对域外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从本国的视角展开的对外域知识的探究。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构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郭长刚教授强调,尽管区域国别学被很多学者认为是一门大国之学、战略之学、经世致用之学,但它首先应该是一门严肃的“学问”,学术是根基,然后才能谋划如何“致用”。
郭长刚教授指出,从历史学的维度看,民族主义史学或“国别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全球史”替代,这是历史学的“全球转向”;而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区域研究”,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也开始出现“全球转向”,那就是“全球研究”(Global Studies)的兴起。无论是全球史,还是全球研究,其“全球”的视野就是要突破或超越传统的形形色色的“中心论”,尤其是传统的西方中心论、民族中心论等。牛津大学东方学系2022年8月更名为“亚洲与中东研究系”,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了对“西方中心论”的超越意识。鉴于此,郭长刚教授认为,我们的区域国别学在时间上要晚于西方的区域研究,因此应该体现出“后发优势”,即在观念上不应该再落入“中心论”的陷阱,应该致力于体现“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文明共同体意识”。
郭长刚教授认为,区域国别学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就应该选择一些与意识形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学术研究,解决话语体系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因此,“议题设置”对区域国别学而言就特别重要。比如,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对中国大陆的觊觎之心日益强烈,其本国的中国史学者予以积极配合,他们把“中国史”改成“东洋史”,并特别注重于所谓“满、蒙、回、藏、鲜”之学,其实质就是要解构中国,把多民族统一共同体的“中国”变成一个多个民族国家的“地区”。近年来美国清史学界的一些学者继承了日本20世纪早期所谓“满、蒙、回、藏、鲜”之学的某些观点,主张清朝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而是一个中亚帝国,号称“新清史”,其背后就有学术服务于他们的政治、服务于他们的国家战略的考量在里面。我们的区域国别学就应该针对诸如此类的议题进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建构。
最后,郭长刚教授指出,区域国别学要避免“利文斯通陷阱”,即不要陷入对自我时代的“短视”性评判。英国教育家、古希腊学家理查德·利文斯通指出,每个时代的人都是自身时代的蹩脚的评判者,那些足以让他们自豪的东西结果都被后人所遗忘,而那些为自己的成就深感满足的时代,之后往往被发现对世界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影响,更无所谓对世界的进步有什么贡献。
在互动环节,郭长刚教授还对员工现场提出的“区域国别学对解决现实问题所占的比重”,“区域国别学对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作用”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与谈人曲升教授高度评价了郭长刚教授的演讲,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消化讲座思路与内容,认真体会郭长刚老师的治学之道。吴佩林教授对郭长刚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鼓励同学们要多思考,多交流。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郭长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历史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土耳其 TRT 世界论坛学术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史、宗教与全球政治、当代土耳其研究等。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修习基督教神学、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宗教学系研修美国与宗教多元主义。
编辑:王浩泽
审核:吴佩林 刘润欣
上一条:洙泗讲堂之王大庆:“焉从旧学绎新知”——读《丽泽忆... 下一条:洙泗讲堂预告|晏绍祥:如何解读罗马帝国主义:从蒙森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