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THIS NAME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工作 >> 学术交流 >> 正文

名家讲坛之宋镇豪:从殷墟甲骨文金文考述晚商射礼

发布日期:2023-03-16    作者:     来源:600cc全讯白菜网     点击:

     3月15日下午,郑州大学甲骨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宋镇豪教授做客“洙泗讲堂”,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从殷墟甲骨文金文考述晚商射礼》的学术讲座。讲座由800全讯白菜官方网站副董事长李兆祥教授主持,刘伟教授、张俊成副教授担任与谈人,300余名师生齐聚孔子会堂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伊始,宋镇豪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四十年前、二十年前至今三次来曲阜的经历,感叹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讲座的第一部分,宋教授从儒家经典《周礼》中的“五礼、六乐、五射、五驭、六书、九数”六艺入手,详细解读“五射”即为五种射箭的方法,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并举《礼记》《论语》《仪礼》《史记》中关于“射”的描述证明“射”不但是杀敌卫国的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体育活动。

   讲座的第二部分,宋教授围绕“射礼的由来”做了详细分析。射礼是按照一定的规程所举行的弓矢竞技行事,一般认为源于原始宗教祭祀,经扬弃其宗教成分而形成弓射仪礼。结合西周穆王时《静簋铭》及更早的西周康王时柞伯簋铭所记,传统上一般认为射礼起自西周。但根据甲骨文和金文中与弓矢有关的“弓”“矤”“函”“箙”“射”“彘”等字、甲骨文中所记载的尚武之风和习射,以及殷墟墓地的青铜礼器、箭函、铜弓形器和铜箭等相关发现,皆可说明弓箭在商代已经很普及。

   讲座的第三部分,宋教授据2003年刊布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及新见金文材料确知,逐渐脱离宗教权威支撑而用来体现贵族子弟矢射技能高下的射礼,其实并非旧说所谓“夏殷无文,周则具矣”,也并非只盛行于西周以降,这套射礼早在商代就已经流行,周代不过是继承而有所革替损益而已。晚商时期的射礼,尽管尚维持着与祖先祭礼的种种联系,但社会化功能取向的世俗因素已明显偏重,成为贵族子弟必须谙习的基本技能。

   通过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467、7、37等极为难得的晚商王室贵族子弟习射仪程史料,以及《花东》63等多片龟甲中所载习射后举行祭祖的食仪,总结出甲骨文中射礼的仪程,包括连天射日举行、射于水泽、三弓竞射、无废矢及射后享礼。而春秋战国各种铜壶、铜鉴等器上有关射礼和射侯的纹样,也说明周代的射礼是对商代射礼有所革替损益的继承。

   要言之,晚商贵族子弟的弓箭竞射礼通常连续多天习射于宽闲水泽原野,泽畔建有与习射相关的建筑设施,射礼以三番射作为竞技规则,注重用弓暨弓法,视射获猎物无废矢品论优次,进行颁赐,射后有享祭先祖之礼。凡此等等,正是周代射礼的滥觞。

   推而述之,儒家经典中重申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作为六艺之一的习射礼仪,也是有由来的,不单单本自周,更可追溯到殷商,是由殷商贵族子弟弓箭竞射仪程革替损益演绎而来。 

   在讲座的评议环节,刘伟教授就“夏商周三代的继承与损益”问题与宋教授进行了交流,张俊成副教授高度认同宋教授的讲座,表示如沐春风,食之如饴,指出治史研学要做实、博通、多学科互动。讲座的问答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射礼考察与其他学问的贯通之处与治史技巧”“射礼为什么起源于宗教祭祀而不是狩猎和战争等实际功用”“射礼体现了古代哪些文化精神”“甲骨文研究的文例和心得”等问题与宋教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交流。

   主持人李兆祥副董事长总结了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衷心感谢宋教授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古代史所研究员,郑州大学甲骨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甲骨古文字学、中国古代史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20多项,代表作有《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春秋战国习俗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甲骨集》等,主编《商代史》(全11卷) 、《百年甲骨学论著目》《甲骨文献集成》(全40册) 等,发表论文200多篇。









编辑:郑万鹏

审核:刘伟 刘贤贤


上一条:洙泗讲堂预告| 马敏:中国近代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若...
下一条:名家讲坛预告|陈硕:机器学习在清史研究中的应用

关闭